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外国语大学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时代使命。学校坚持以红岩精神铸魂育人,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提升思政引领力。坚持立德树人,发挥红岩精神的教育引导功能。红岩精神所承载的高尚品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至今仍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指引着广大青年为共产主...
2025/04/01 17:54:1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重庆作为一座人文荟萃、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最鲜明的文化底色、最闪亮的精神坐标是红岩精神。红岩革命文物是我国革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中共中央南方局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及新中国成立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光辉历史,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红岩革命文物跨越了时间...
2024/12/05 15:59:3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熟悉的歌乐山,歌乐山是红岩精神的摇篮……”近日,在重庆市歌乐山烈士陵园广场,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学生正在这里上一节“行走红岩”思政课。近年来,重庆市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红岩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了一批“实而美”“实而精”的思政课品牌,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为思政课立好“四梁八柱”在重庆医科大学“开学第一课”上,一位老人的故事...
2024/11/21 14:27:28重庆大学(以下简称“学校”)进一步发挥红岩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思政课堂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依托学校承建的以文化育人为方向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等单位共同策划、倾力打造“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作为一堂生动的红岩精神特色思政课,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日常学习生...
2024/09/05 13:03:40“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要上好思政课,必须充分重视“思政小课堂”,更必须结合“社会大课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弘扬红岩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以红色大思政课建设为基础,充分用好红色资源这一链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重要桥梁,从红色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入手,以校内“红色记忆”研学中心...
2024/09/04 15:57:34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是出口“新三样”之一,汽车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汽车产品正大踏步走向世界。随着我国民族品牌汽车出口不断增长,汽车行业对能交流、懂技术、视野广、具备国际匠心的海外技术支持人员的需求愈发旺盛。近年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坚持党建统领,以红岩精神为引领,通过“三聚焦三强化”,校企共育探索培育“怀家国情怀、精核心技术,铸汽...
2024/09/04 15:34:11西南政法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前身是1950年在重庆化龙桥红岩村成立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首任校长为刘伯承元帅。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师生所继承和发扬的红岩精神,与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负重前行、敢于牺牲的革命情怀一脉相承,成为了西南政法大学以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的精神源流。近年来,学校落实市委建设“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一统六化”工作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筹发展与安全,立足“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
2024/09/04 15:30:39重庆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学校”)诞生于抗战硝烟弥漫的1940年,被誉为“兵工七子”之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校具有红岩精神发源和传承的红色基因,校友余祖胜烈士是小说《红岩》中主要人物余新江的原型。近年来,学校将弘扬红岩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工程,全力打造“红岩精神展览室暨余祖胜烈士事迹陈列室”思政育人平台,构建具有重理工...
2024/09/04 15:07:44重庆邮电大学(以下简称“学校”)“课赛融合”品牌教学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为目标,匹配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统筹思政课专任教师和校内其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合校内校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激发师生、校馆积极性和创造力,打造“舞台上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标志性成果。自2016年起,学...
2024/09/03 17:01:44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被誉为“下川东革命摇篮”,革命先辈萧楚女、恽代英、朱德、刘伯承等曾在学校传播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革命先烈刘伯坚、蓝蒂裕、彭咏梧、开国上将陈伯钧等在学校接受革命思想,走上革命道路;据不完全统计,学生中有11位“红岩英烈”,51名在校学生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丰富的红色文化与深厚的百年师蕴是学校“优师”“强师”的宝贵精神财富,熔铸成了...
2024/09/03 16:55:50点击排行
最新发布
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