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秋红岩 > 正文
太感人了!“红岩革命故事展演”获社会各界人士高度评价
2021-04-13高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发挥红岩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思政课堂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肩负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倾力打造了“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剧目。

20210413142552_55709_副本.jpg

红岩革命故事展演的指导团队、研发团队、创作团队、演出团队包括全体演职人员都是来自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内部的干部职工。他们从策划、编创、排练,到第一场正式演出,只用了50余天时间。在半年的时间里,共成功演出了100场,线上线下感染观众70余万人,获得了各界人士高度评价,获得了较好的强烈的社会反响。

20210413142751_89059_副本.jpg

20210413142801_24974_副本.jpg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深度挖掘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蕴含的红色教育资源,通过精心提炼和艺术加工再创作,让红色革命故事生动起来,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岩英烈的形象鲜活起来,让坐落在重庆的“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流动起来,走进校园,走出重庆,走向全国。

——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王旭

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在打造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完善和精益求精,每看一次,都是对心灵的一 次洗涤、一次冲击。

——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潘洵

红岩革命故事展演依靠立意的高度、情感的温度、表演的张度圆满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演出源于史料,又不止于史料,既有历史又有现实,时空跨度大,场景切换快,收放自如。通过讲解、朗诵、舞台剧的交替使用,通过声光电的不断变化,让观众身临其境,强烈体验到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台上与台下的交融、艺术与课堂的交融。

——重庆市委党校副校长张倵瑃

看了展演,非常感动,深受教育。学习和传承红岩精神有很多的方式,红岩革命故事展演是一种非常适合现在时代需要的很好的教育形式。

——重庆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肖铁岩

这堂有温度的红岩精神特色思政课,上篇是政治历史课,下篇是思想情感课,通过情景式、场景式、交互式等创新表演,打破了传统讲故事的方法,让人耳目一新。展演一环扣一环、整个观看沉浸其中,心灵受到红岩革命故事深深的震撼。

——华龙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春燕

当下演绎英雄人物,要有人性的演绎,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少年接受。我欣喜地看到,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将多个故事串联在一起,既生动讲述真实的故事,又有现实关照,感人至深的同时发人深省。

——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

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利用了经典的革命故事文化元素,多方位的表现手法,声光电、服化道的完美结合,构建出一个主题鲜明、场面生动感人、视听震撼的舞台艺术精品。既能充分展示英雄重庆,彰显红岩精神,传播先进文化,还能做到思想性、艺术性、社会效应的高度统一。全剧音乐采用交响叙事,融汇地方特色曲调,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生动地反映人物形象及事件、心理特征和环境氛围,由始至终都能散发悦耳的外在效果和生动的内在艺术张力。

——重庆市流行音乐协会主席、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周亚辉

选材典型,可以说是既让人感动,更促人深思。红岩故事非常多,如何选材是需要仔细斟酌的。这个演出的选材展现了我们红岩联线的智慧,既有我们党的发展史上激荡的革命大事,也有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情感细节,在这方面,我认为把握得很好。

——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卫视和国际频道常务副总监刘学伟

抓住不变,就抓住了穿越时空,贴近观众、打动人心的关键。在这场展演中,很多故事已经很好地抓住了这种“不变”,比如在塑造江姐这个形象时,着重突出了她在生命最后时刻,对孩子的寄语,突出的不仅仅是共产党员的铁骨铮铮,还有共产党员的铁骨柔情,这种表现更真实、更打动人。

——新华社重庆分社政文采访部主任陈国洲

从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多年前的“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到今天的“思政课”,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是史料的选择还是舞台的呈现方式都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简洁的舞美设计和灯光处理,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真诚地演绎,让这堂思政课朴实感人又便于推广。朝着优秀作品打磨这个目标,目前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

——重庆话剧院副总经理王弋

打印复制链接
重庆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办
Copyright © 2019 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32号 渝ICP备0600506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