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政研究 > 正文
探析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机融合
2024-11-15王文丽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促进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从宏观政策高度体现了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紧迫性。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二者有机融合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可行性层面出发,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彼此渗透、功能互补。职业生涯教育中蕴含丰富的思政要素,如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等,与思政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而思政教育也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其内容板块中。从意义层面出发,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机融合,将促进教育体系中不同教育主体的沟通合作,助推协同育人理念的落实。由此,立足协同育人理念,探索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有机融合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协同育人理念下,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融合具有理论层面的可行性与现实层面的必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对二者的有机融合发展存在认知欠缺问题,容易导致其中蕴含的教育旨归发生错位。传统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重在育人,职业生涯教育重在规划与实践,通常将二者划分为完全独立的部分。但实际上,在引导学生获得“术”方面的职业技能的同时,需要向学生传递思政教育中与“道”有关的部分,如择业观、职业观等内容,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应提高教育主体对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有机融合的思想认知,从教育观念上进一步明确二者协同育人的现实意义,为教育实践提供根本指导方向。

从教育维度厘清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共通性,以此为协同育人奠定坚实基础。一是从教育目标来看,二者都具备知识、技能与情感三个层面的目标。同时,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都从学生本身出发,旨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与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二是从教育主体来看,从事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往往都不只限于某一学科的教师,多数情况下除专职教师外,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也在无形中开展着教育实践。在这一层面,二者都具有向外延伸的现实可能性,为实现有机融合、协同育人提供灵活条件。三是从教育内容来看,思政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而思政教育内容中也包含基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在“宏观上”保障职业生涯教育的顺利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则从“微观”出发,针对学生不同特点提供精准化的思想与职业指导。由此,教育工作者应转变二者互不相干的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全过程的实践路径,以此建立一体化的育人机制,最大限度发挥融合效应。

随着产教融合政策的深度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但也极易走向偏实践、偏技能。现阶段,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机融合大多只是思政理论知识的直接搬运或堆砌,并未真正以“有机融合”“协同育人”的形式走进学生内心,使得育人效果不容乐观。因此,需要在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的基础上,将其贯穿于职业生涯教育全过程,以此构建全面化、协同化的课程体系。

一是深度挖掘思政教育要素。协同育人理念下,职业生涯教育所要融合的思政教育要素不仅指教材上涉及的职业观、就业观等理论知识,更指现实中存在的思政要素。对此,教育工作者应拓展教育思维,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职业生涯教育中,实现协同育人。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思政教师、职业生涯教师走进社会中的工作岗位,真切感受各岗位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交流二者有机融合的契合点;组织学生收集、分析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内容,合理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论指导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推动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机融合。二是完善课程体系顶层设计。在挖掘学生生活学习中可利用的思政教育要素后,应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设计,以实现二者有机融合的制度化发展。在目标制定上,应在原先偏向职业化的目标体系中增加思想品质方面的占比;在课程内容上,具体结合职业生涯课程的不同板块,将思政教育要素融入其中。同时,利用学生的行为数据分析,了解其在实际职业发展中遇到的思想价值问题,以此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生涯教育选修课程等。

协同育人视角下,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实现有机融合已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如何实现这一“有机融合”依然是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基于问题导向,摒弃传统盲目叠加与堆砌的做法,以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为出发点,以教育方法为切入点,探索多元化创新型教育方法,促进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有根有魂、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一是案例教学法。将现实生活中的思政事例引入职业生涯教育中,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拉近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之间的距离。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校外知名企业、专业名师、知名校友等进校宣讲,营造良好的教育及就业氛围。二是情境教学法。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都需要具体的教学情境予以支撑。这就意味着在探求二者有机融合时,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做好教学情境的选择、构建工作,以此帮助学生将理论所学与实践发展相结合,达到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协同育人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来源:青海日报


打印复制链接
重庆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办
Copyright © 2019 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32号 渝ICP备0600506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