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政研究 > 正文
以“四个强化”高质量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
2024-05-27曾令斌 张建军

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强化内容体系供给、强化教学改革创新、强化专业队伍锻造,高质量推进思政课建设,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局面。

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全面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以来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根本经验。高校党委要始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党和国家赋予的政治责任,筑牢学生思想根基。

一是坚持把思政课建设放在关涉学校发展大局和战略全局中系统谋划。高校党委要严格落实好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将思政课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抓紧抓实,建立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统筹推进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二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构建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高校要结合学校区域特点、行业特色、文化特质,深入分析思政课建设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大力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构筑“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四梁八柱,促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频共振,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是聚焦打造高质量思政课抓好推进落实。高校党委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学校思政课建设各项工作要求,自觉担起主体责任,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和政策倾斜,并及时总结宣传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强化内容体系供给,与时俱进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一是坚持高校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思政课的内容体系。坚决落实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要求,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在系统化研究、学理化阐释上下功夫,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融入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凸显思政课鲜明的政治性、价值性、思想性。

二是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上好系列课程。

三是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构建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体系。高校要积极搭建思政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学习交流平台,打造“教师同备课、教法同研究、比赛同参加、活动同指导”的一体化协作团队,形成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跨院校教学合作等长效机制。

强化教学改革创新,贴合实际深化“大思政课”改革

高校要大力推进教学课堂“主渠道”改革创新、丰富教学方法、善用“大思政课”,实现思政课的价值性与知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一是教学课堂“主渠道”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专业类型和学科优势,积极探索构建“思政+”教学模式,坚持“原汁原味”和“有滋有味”相结合,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等方式讲活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二是加快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要注重历史带入、理论深入、现实写入,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思想困惑,将政治理论的“大道理”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

三是善用“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充分运用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探索建设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点线面”一体化大课堂,全力打造“共学、共研、共训、共建”的“大思政课”新格局,让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

强化专业队伍锻造,紧扣“六要”推进高质量师资建设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校要落实“六要”要求,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

一是坚持政治标准,严格师德师风。高校党委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明确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标准,严格准入条件;要始终把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提高育人能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追求创意,在教学活动组织上追求优质,在教学活动成效上追求圆满,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名家和团队,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雏雁”争鸣的良好局面,激励教师争做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三是坚持科学评价,促进教师成长。高校要贯彻教育评价改革要求,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导向,不断完善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点、符合思政课教学内在要求、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思政课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的基本依据,锻造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作者:曾令斌,张建军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重庆日报




打印复制链接
重庆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办
Copyright © 2019 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32号 渝ICP备0600506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