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政研究 > 正文
以战略思维推进新征程思政课建设的五个“着眼点”
2024-04-09吴艳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这是对新时代新征程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新定位和新部署,鲜明地标示出思政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我们要跳出课程看课程,在全局的视野中办好思政课,以战略思维不断巩固和推进新征程思政课改革创新。

着眼大局,高位推进。战略思维是以大局观和高站位进行整体谋划的思维,以战略思维推进思政课建设,须从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的战略高度,从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来把握思政课的重要地位。要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识思政课的关键地位。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学生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之“大德”,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立足“两个大局”认识思政课的战略地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两种制度、两条道路博弈愈益激烈,同时,民族复兴伟业进入关键期,思政课要引导学生理性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培育学生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汇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力量。

着眼长远,久久为功。新时代以来,思政课建设已经取得格局性的变化,展现出新气象,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以长远的战略眼光,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守正创新,促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思政课建设是一项渐进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始终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守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正,也要顺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教育之变和学生之需,持续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精耕细作,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是检验思政课建设成效的试金石。要坚持问题导向,从把握育人规律、完善体制机制、配强教师队伍等关键环节绵绵发力。以生为本,不断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认同感。要通过体系化的教学内容、交互式的教学过程、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等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打造有温度、有深度和有力度的思政金课。

着眼全局,抓住重点。战略思维兼具全局思维和重点思维,新征程思政课建设既要站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党的思想文化建设的高度统筹谋划,也要把准思政课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要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紧紧围绕思政课教师“六要”的素质能力要求,着力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思政课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不断将丰富的社会资源转化为思政课程资源,进而加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是思政课建设的重中之重。要统筹全国资源,挖掘本土资源,整合多方资源,用好课程资源,构建数字化、协同化、常态化的课程资源体系。善用“大思政课”。强化思政课的实践性,促进课程的实践化和实践的课程化,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贯通衔接与功能互补。

着眼整体,系统推进。战略思维也是一种整体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思政课建设要着眼于整体,力求在顶层设计、体系优化、育人合力等层面系统推进。完善顶层设计,形成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要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体制机制,以完善的顶层设计推动形成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优化教育教学体系,促进思政课各要素的协调融通。思政课建设是由队伍、课程、教材、教学及保障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每个要素涉及诸多建设环节,推进思政课建设要坚持系统思维,促进思政课内部各要素的联结与融通。构建协同育人格局,汇聚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在主体上,要彻底打破学校思政课的“孤岛”窘境,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在学段上,完善大中小幼衔接一体、本硕博贯通一体的长效机制;在方式上,要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相互联动机制。

着眼实效,道术相济。战略思维最终要落脚于实效,就要进行科学的战术擘画、正确的策略推进。要以“道”为体、以“术”为用,从条件保障、教师队伍和教学方式入手将思政课建设的战略部署落实落细。要落实各项条件保障。思政课建设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的精准配套和政策落实,要始终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科学规划思政课建设的学科经费、教师待遇、科研立项等条件保障。加强思政课教师的能力建设。要加大教师培养激励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学习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抓手。要以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以教学方法、教学形态创新不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作者吴艳东,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现挂职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来源:重庆学校思政工作者


打印复制链接
重庆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办
Copyright © 2019 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32号 渝ICP备0600506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