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根铸魂,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发展的理论指导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国家要实现繁荣富强、人民幸福,不能没有科学理论指引。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正确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做到为人民谋利益,为新时代全体人民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服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自觉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保持高度一致,在充分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遵循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推进文化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笃定前行。
二、凝心聚力,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发展的价值引领
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党和人民齐心协力、同向同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深层内核,对于推动文化发展具有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在奋进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要一以贯之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文化发展的性质方向,来彰显理想追求、巩固思想基础、维护社会秩序;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融入日常文化建设活动、融入人民的生活、融入社会发展实际,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民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多措并举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形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凝聚起文化强国的磅礴伟力。
三、明德崇礼,发挥社会新风貌对文明创建的牵引作用
文化的繁荣发展需要社会文明作为强劲支撑,良好的社会新风新貌能够对新人育成发挥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对整体的社会文明起到动力牵引作用。培树社会新风新貌,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着力提升人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让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文明追求浸润人心;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程,让每个家庭争做文明家庭,让社会细胞保持肌体健康,成为拉动整体社会文明的有效动力;要推进榜样引领工程,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精神模范、典型事例的引领示范效应,让崇尚高尚情操、明德崇礼、文明正义、见贤思齐在文明创建中蔚然成风。
四、蓄势赋能,强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驱动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和主要支点,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重要的战略驱动作用。为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坚持以精品成果为产品导向,更好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力求提供更多能够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要坚持人是核心要素和关键变量的思想,努力培育规模宏大、德艺双馨的从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同时,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比重协调。
五、求同存异,深化国际传播对文化整体形象的提振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动越来越频繁,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也不断加快。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可中国,可以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应积极应对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发挥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对文化整体形象的提振作用。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中,要坚守文化立场,守住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脉,积极打造中华文化的标志性名片,让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文化产品散发出强大魅力;要在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中国叙事体系、中国话语体系等方面着力,多方参与、协调联动,推动中华文化的全球化、区域化和分众化传播与接受;要深化文化交流互鉴,吸收优秀的人类文化成果,积极参与全球文化治理,在文化的交融交锋中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力量。
(作者:向艳 郭东方)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