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中的运用、发展和创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主题。这一主题也可以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围绕这一主题的探索、回答、实践而实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主题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沉重压迫和剥削,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改变被奴役、被欺凌的命运,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努力探寻救亡图存的出路。”这些探索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国革命不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在封建社会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且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旧中国工人阶级的人数、规模都不大,中心城市工人阶级的革命力量不够强,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是农民,中国的农民还受着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中国革命不但要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压迫,还要反对封建主义对广大农民的压迫。中国革命所处的环境不同,革命的性质、特点不同,革命要解决的矛盾、任务和诉求不同,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题也不同。中国革命探索和回答的主题是什么?这就是“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历史发展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主题深刻的历史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主题体现的革命性质不同,反映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同,完成的根本任务不同,因而具有的历史内涵也不同。中国革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相互勾结,形成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残酷压迫与剥削。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团结一切爱国进步力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中国革命虽然主要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但广义地来说,也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推翻人压迫人的政治统治的话,那么社会主义革命则是消灭人剥削人的经济制度。推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就好比中国革命的上下篇,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前提,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升华。除了搞清“什么是中国革命”,还要搞清“怎样进行中国革命”,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这都是中国革命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深刻的历史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主题的探索和回答。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紧密围绕“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艰苦奋斗,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回答了与中国革命主题相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动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围绕“什么是中国革命”这一重大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并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一革命的首要问题。只有搞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搞清楚中国革命的敌我矛盾,搞清楚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才能真正推进中国革命。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在“怎样进行中国革命”的问题上,也就是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上,曾经受共产国际和“左”倾思想的影响,一度出现过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在中心城市爆发革命的冒险主义,导致中国革命遭受了重大挫折。毛泽东则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的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避开反动势力相对集中和强大的中心城市,转战反动势力相对分散和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探索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正是这条道路引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取得了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胜利。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领导和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还领导和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政权以后开展的革命,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领域的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根本革命。在党的领导下,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我国全面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且是以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实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正是由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探索和回答“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主题,创造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指导和推动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造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再到毛泽东思想的理论飞跃,推动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从当牛做马向站起来转变的伟大飞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主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主题,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主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主题的产生具有深刻的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探索和回答“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这一历史主题的过程中,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以俄为师,学习和参照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把重工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坚持以钢为纲,全面发展,建立起了相对独立完整的国民工业体系,并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取得了“两弹一星”等辉煌成就。然而,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没有坚持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特点和规律出发,没有充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而存在着一些照搬苏联经验和急于快速发展的情况,犯了主观冒进的错误。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上,存在着集体规模经济越大越好,公有制经济程度越高越好的倾向,而没有注意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发展与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而且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一度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缺乏清醒认识,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还存在着强调计划经济、而忽视市场的必要调节和价值规律的运用,强调分配方式的平均主义、而忽视按劳分配等情况,导致人民群众劳动积极性的下降、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相对落后、物质的普遍匮乏和人民生活的温饱不足或相对贫困。这就引出一个重要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面对和迫切需要探索回答的重大时代主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主题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这一主题涉及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新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社会物质财富更加丰富,使人民过上比资本主义社会和一切剥削阶级社会更加富裕的生活。要改变贫穷的情况,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绝不能只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做文章,还要在生产力的发展上下大功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变革都要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依据,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上,党的八大已明确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后来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偏离了党的八大的正确决议,在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要实行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变,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不仅反映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且规定了新时期的主要任务,不仅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还要回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就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既包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也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深刻的时代内涵。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主题的探索回答。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结合起来,深入探索和思考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探讨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就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进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随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分别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索,进一步从政党建设和科学发展观上丰富与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的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形成和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解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探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进行探索的基础上实现的新的飞跃。正是这一理论探索和飞跃,推动了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因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归根到底,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探索和回答实现的新突破和新飞跃。
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主题,这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主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已经和必将继续起到重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主题的时代背景。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长期奋斗,我国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迅速提升,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实现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基础上,开启了由富起来向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很突出;中国已经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但还不是世界强国;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迅速发展,在世界上逐步实现跟跑、并跑到部分领域开始领跑的转变,但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受制于人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取得了明显进展,反腐倡廉取得重大成就,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有了明显提升,但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特别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流砥柱,为世界社会主义走出谷底提供了战略转机和强大动力,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仍然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也更有能力和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霸权主义对中国的打压遏制、围追堵截造成的重大挑战和风险与日俱增。因此,中国共产党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上,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入探索和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新的时代主题,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深化的时代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新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主题的时代内涵。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主题,反映了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时代要求,具有新的时代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主题规定的党在新时代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概括起来说,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主题确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同中国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相比,更为丰富、更加深化、更富创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和引领性。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更为丰富。这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的飞跃的主题分别是“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集中。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在主题集中的基础上,内容更为丰富,既包括“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包括“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包括“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是上述三者的有机统一。其中,“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根本,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方向和道路,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起着主导、引领和支撑作用。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则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展开和深化,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更加深化。这主要体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内涵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相比,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发展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变成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前者是要把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尽可能先进的社会生产,使其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后者是要实行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与新时期相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反映和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同,规定和完成的主要任务也不同。新时代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内在的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纳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之中,不仅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补充和深化,更是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重要发展和深化。新时代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聚焦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富有生机活力,更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凝聚力和全球影响力。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更具创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具有创新的内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更加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我们要坚持和发展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带领人民共创共建共享美好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坚持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助推强国,开展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梦想;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好地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因此,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对新时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主题的探索回答。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紧紧围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主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创造性的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力开拓,推动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深化发展和创新实践,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推动了历史性变革,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载《思想理论教育》202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