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这一重大论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为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创新的魂脉
魂者,器物之统摄也。“魂”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本质规定性,是创新理论的立论之本,无“魂”则无“本”;“魂”决定党的理论创新的方向,无“魂”则迷“向”;“魂”赋予党的理论创新以目的性和现实性,无“魂”则无“用”。党理论创新的魂脉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党的理论创新才能不变质、不变味、不偏离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创新和发展,其根本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个根本、这个灵魂都不能丢,丢了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就会走上邪路。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开辟党的理论创新新境界,所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又不断创造创新发展,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始终坚持固本开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保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不断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只有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党的创新理论才能回应时代要求,展现出思想武器的功能作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是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本质特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始终能站在真理、道义的制高点,具有真理性和价值性的力量。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扎根伟大实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中取得伟大成就,根本就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于始终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于党的创新理论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之“的”,引领和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不动摇,党的创新理论才能不断解答时代之问、回应时代新挑战,展现出真理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理论创新的根脉
根者,事物之本源也。党的理论创新是民族文化血脉的延续,其根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决定党的创新理论的最终依归,无“根”则会成为“游魂”。创新离不开继承。党的理论创新不是凭空创新,不是“拿来主义”,有“根”才有本原和底蕴。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有“根”党的创新理论才能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获得丰富的养分和能量,才能枝繁叶茂。
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是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接续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融入中国人民的心里,为中国人民大众所喜爱和接受,才能真正掌握群众,在中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只有接续上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植根中国文化土壤,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且独特的智慧和精髓,夯实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必须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目的是要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文化特点。如果只是把新的体现时代特征的实践内容丰富充实到这个理论体系之中,而没有形式的改变,这样缺少“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在哪里?就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之中,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 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要特别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华,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中国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与马克思主义“人类特色”实现有机统一,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党的创新理论魂和根的重大论断,使我们进一步准确把握党的创新理论本质,端正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进一步汇聚了进行强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对于进一步引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论断告诉我们,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必须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念,是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既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指明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从理论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源自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实践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源自它改变世界的实践力量;从价值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源自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具体呈现形态的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源自其理论形态的与时俱进性。历经时代变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历久弥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要想守好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必须积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认识分析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基本理论向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以此为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提供最新鲜、最直接、最深刻的实践源泉和发展动力,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中充分激发和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必须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文化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历史进程中凝聚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绝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成落后的东西。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要尊重、敬畏历史,敬畏、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历史和文化自信,始终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同时,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文化宝藏,立足当代又不断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挖掘、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立足时代发展要求,正确处理好“守”和“变”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传统与时代要求之间的关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充分彰显其当代价值与时代风采,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挥其应有的人文价值功能,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魂”与“根”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必须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价值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以天下为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等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有高度契合。契合才能有机结合,才能融通贯通。与一般意义上的结合不同,融通贯通是立足现实,出于历史使命感,深入到两种文化的核心深处的本源意义上的融合;是将中华民族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形成新的理论优势,攀登新的思想高峰;是将独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融入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融会,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要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实现相互成就,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让马克思主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形态的更迭发展中实现赓续传承发展。
(作者:徐瑛 王克明 范玉秋 李卫永)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