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和重要抓手,是体现高校办学性质、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党中央和相关部门出台系列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举措,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战略层面和高等教育核心位置,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面创新发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部署,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发展形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新运行模式,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继承中创新、在改进中加强,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气象。
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地位明显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谋划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战略地位予以阐明。此外,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这都表明,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升到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谋划,提升到高等教育最为核心的位置来考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体现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和办学优势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高度重视。
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导向性更加明确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激烈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铸魂育人,更加重视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在多元思想文化中确立主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奋斗精神,注重将这些内容融入思政课和其他各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校园文化和日常活动中。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贯穿教育教学,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成长打下思想基础。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铸魂育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融入所有高校课程内容,并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三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爱国主义等内容贯穿思政课和其他各类课程,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伟业。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导向性更加明确,校园思想氛围和总体风气有了显著改观。
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模式发生深刻变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有一个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高校形成了全面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又逐渐向科学化、专业化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指明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基本理念和创新方向;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是全员全方位的,并且用“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概括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再次论述了“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中央印发文件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发展,特别是《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的基本框架和实施运行进行全面规划,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的生成和发展。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高校育人体系构建、关于课程思政建设、关于“三全育人”试点、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等系列文件,切实将“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模式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领域和环节。“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模式一方面强调发挥主渠道、主阵地和专门力量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所有教育活动,要求其他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合力和协同效应。这就超越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的科学化、专业化和专门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背景下运行,真正做到了像空气一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发生深刻变化。
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得到新的拓展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在加强主渠道主阵地建设的基础上,在关注传统的课程、管理、服务、组织等领域以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将科研、文化、心理、资助、实践、网络等领域纳入进来,拓展到其他非专门领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专业领域,通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实现与专业体系的深度融合。拓展到校园文化领域,强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拓展到心理领域,深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拓展到资助领域,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建立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拓展到社会大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4] 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搭建大平台、建设大课堂。拓展到网络虚拟领域,通过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打造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为引领的网络传播矩阵等,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技术推动下“活起来”。
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格局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过“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5]“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构建大格局作为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7]中央下发系列文件对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进行部署,比如《意见》从党对高校领导、体制机制建设和工作贯彻落实及督导检查等角度对新时代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指导;《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意见》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队伍建设、设施阵地、评价考核等方面对构建面向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提出了明确要求。
6.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力量显著增强
抓好队伍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发展壮大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为贯彻《意见》等中央重要文件精神,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两次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并以部长令方式出台《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采用有力措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显著增强,比如通过明确提出按比例配齐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要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专门队伍发展壮大;通过加大对领军人才培育支持力度,定期举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培训,强化各种教学科研人才项目支持,采取“周末理论大讲堂”、“集体备课”、“手拉手活动”等方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门队伍的能力素质;通过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硕士培养数量等方式,大力培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印发《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明确强调教师的立德树人责任,通过“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等举措培养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通过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水平,将高校全体教师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力量之中。随着系列政策和举措的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力量规模结构素质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新时代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显著成就,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党中央领导下积极进取的结果,也展示着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举措,这些理念和做法为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1. 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重视不重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党中央和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高校视察和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观,多次出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重要会议,多次与高校师生座谈并亲自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多次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谋划、指导、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下,在党中央的高位推动和安排部署下,教育部及相关部委加强顶层设计,出台配套文件,进行制度安排,实施成套举措,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各地各校高度重视的核心工作。正是从中央到各地各校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被忽视和边缘化的境况,从而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有了更高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也取得更加明显的成就。
2. 用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引导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8]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用思想理念创新引领实践工作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内容渠道、模式格局、原则方法、队伍建设等新思想新论断,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擘画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等系列新观点,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理念。正是在新思想理念的指引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发展格局、运行模式和力量参与,推出了系列新举措,如进行“十大育人体系”、“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等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化全面化的新探索,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思政课”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建设的新实践。以理念创新开辟实践新局面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宝贵经验,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思想方法。
3. 压实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终要由主体来实施和落实,必须压实主体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基础、抓住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真正做到‘虚’功‘实’做,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9]中央印发的系列重要文件对各级党委、各部门及领导、思想政治工作专职人员、高校所有教职人员的立德树人责任予以明确。比如《意见》指出,各地各校党委书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要带头抓思政课建设,高校必须明确一名党委副书记分管全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委班子的其他成员必须结合业务工作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全体教师都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任务和职责,各相关部门要负责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和督导检查等;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则进一步强调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对未履行好责任的进行追责问责,比如教育部对一些思政课教师师生比未达标的高校进行约谈,切实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4. 丰富思想政治工作渠道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渠道方法与内容领域紧密相连,内容领域拓展能够丰富渠道方法,反过来渠道方法丰富又能进一步拓展内容领域。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较重视思想政治内容而相对忽视道德、心理、情感、文化等方面,比较重视直接显性教育而忽视间接隐性教育,造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局限和方法单一。改革开放以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不断向道德、心理、情感等方面拓展,同时更加重视运用间接、隐性、渗透等方式开展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紧贴学生学习活动范围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把内容不断向道德、心理、情感、文化等方面拓展,将领域不断向学校所有教育领域、社会生活领域、网络虚拟领域延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从思政课渠道拓展到所有教育渠道,从理论渠道拓展到实践渠道,从显性渠道拓展到隐性渠道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向着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管理载体、网络载体等不断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向着活动体验、文化浸润、环境熏陶等方法拓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重视通过多元多样的直接引领和间接渗透开展,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明显提升。
5.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建设
尽管高校所有人员都承担着立德树人使命,都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员的职责是相同的,更不意味着所有教师都能胜任专门思想政治工作和成为专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专业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工作、党团工作等专职人员的要求更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培养专门队伍,充分发挥专门力量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职队伍的重要性,明确要求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和精心培养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队伍,要“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10]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职队伍建设,《意见》明确要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建设,不仅对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专职队伍的师生比例有了明确的规定,对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岗位人事安排和招聘指标提出要求,而且强调要进一步推动辅导员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提升专职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的不断增强,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提供了依靠力量,也为带动高校全体教师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示范引领。
6. 增强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效应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必须由各方力量协同配合才能产生良好效果。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素和力量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明确要求增强所有课程育人的协同效应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协同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则表示这种协同效应还有待加强,要继续推动各方力量协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理念贯穿于中央出台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于思政课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等文件中。不仅要求在高校树立协同育人理念,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而且还要“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协同育人的工作合力”。[11]教育部与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网信办、中央媒体等协同互动,教育部各司局和直属单位协同联动,教育部与各地各校共同发力,构建起党委领导、部门齐抓共建、思想政治专门力量主导、高校所有教师全员参与、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格局,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效应。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不仅反映了新时代十年的显著成效,也预示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趋势。
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转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2]但是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脱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被忽视和边缘化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党中央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印发系列文件,体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被列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要议事日程,被列入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的重要工作,被纳入对高校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被作为检验和评估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被列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成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学科专业建设质量和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成为中央对地方开展政治巡视、对各地各校领导班子进行考核和领导干部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这些新行动和新举措,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从原来作为学校教育具体工作向党和国家发展重要战略地位变化,从原来学校教育局部工作向高等教育全局性工作提升,从高校的一般工作和部门工作向所有高校教育活动的中心环节发展。
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相融合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日益融入专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要求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立德树人功能。相关部门大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融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对课程思政的内容重点、教学体系、分类推进、全程融入、队伍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专业领域融合的有益尝试。教育部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全面部署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出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遴选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将课程思政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价、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评价和教学成果奖评审,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融合的有效举措。在课程思政建设等推动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日益融入专业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专业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等也逐渐树立起承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
3. 思想政治工作贯通各个学段的发展趋势
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接续过程,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发展规律,注重工作的连续性、延展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13]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建材编写、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从国家层面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材编写,创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与平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同时,思政课本硕博一体化也受到关注,部分院校进行了实践探索。此外,教育部提出从2020年开始启动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建设,到2022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从专科、本科阶段向下与中小学阶段贯通,也向上与硕士、博士阶段贯通,呈现出各学段一体化贯通的发展趋势。
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全面多样拓展的发展趋势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有效性必须多措并举。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整体上构建起了全面覆盖的工作体系,从方法途径上向着多元多样化发展。在《纲要》提出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之后,《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又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等子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这些体系的构建,实际上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覆盖和方法途径的多样化。体系中既有理论教育、政治引领、价值引导,也有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文化培育;既有直接的课堂教学、党团教育、实践教学,也有间接的文化浸润、环境熏陶、活动体验;既有线下的课程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也有线上的网络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进校外力量,通过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组织领导干部上讲台、先进人物进校园、国企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等,进一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日益向着专门渠道与其他渠道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全面多样的趋势发展。
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十年,也是我国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十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做到哪里。“00后”大学生从小在网络环境中成长,其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思想态度等都深受网络影响,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网络纳入进来。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把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开发网络资源、搭建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媒体,逐渐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样态。通过打造校园网络新媒体传播矩阵,建设智慧思政平台、虚拟教室、“云课堂”,将短视频、网络直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同时,加强对热点事件、敏感问题的理论阐释和舆论引导,把网络内容和线下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开展线下思想政治工作,又借助网络新媒体新技术将线下工作网络化、信息化,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线上线下优势互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传统向现代转化。
6.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以专业引领的全员化的发展趋势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离不开专门力量的主导和带动,另一方面也需要其他力量协同配合。改革开放以前,高校比较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全员化;改革开放以后,高校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在加强专业化的同时高度重视全员化,逐渐形成了由专业引领的全员化的发展态势。一方面,配齐建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门队伍。经过党和国家的大力推动和各方努力建设,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职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最为核心的专职力量不仅数量成倍增长,而且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随着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大幅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在校生不断增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后备力量源源不断。另一方面,要求所有高校教师都要承担育人职责,都要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实际上已经把所有教师纳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同时通过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意识、育人能力,为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全员化提供保障。专业引领的全员化发展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全员化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专业化的全面超越,是新时代高校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创新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基本趋势。
参考文献:
[1][3][8][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376,197,380.
[2][1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 [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78,494.
[4]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 [N]. 人民日报,2021-03-07.
[5]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61.
[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87.
[7][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1,331-332.
[9]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 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N].人民日报,2017-05-04.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