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疫情多发频发,学校疫情防控面临复杂严峻形势和挑战。防控疫情,保卫学生生命安全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疫情防控,正是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最直接检验。
在疫情防控中检验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他勉励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好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信仰,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力凝聚起时代新人共筑民族梦想的正能量。疫情突然抬头,青年学生较容易陷入恐惧惊慌的负面情绪之中,越是特殊时期,越是紧要关头,广大教师就越是要明白自身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要主动担负其“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从讲政治的高度带头响应号召带头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校党委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带头执行防疫规定,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各项制度;要以更强的责任心站稳自己的“三尺讲台”,坚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与培养时代新人相结合,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主动抵制、反驳错误言论,守好高校意识形态“责任田”,带领广大学生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疫情防控中检验道德情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他希望广大教师要“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好教师必须清晰认识到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仅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更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密切相连。疫情的传播给教育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载体都要随之发生变化,但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未改,既要做“学问之师”,也要做“品德之师”的要求不变。广大教师要秉持“高尚师德本身就是一种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的理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疫情防控过程中的所感所想所思与个人的道德修养、专业技能相结合,共融于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盐于水,真正渗透到学生心中,并外化为其日常行为实践。要有树立“真人榜样”的行动自觉,带头服从学校、社区统一安排,带头在符合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带头做好宣传引导,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在疫情防控中检验扎实学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他要求广大教师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好老师必须始终保持对知识更新的敏锐度,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掌握过硬的教学能力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常态化疫情防控所带来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变化,使信息时代给广大教师带来的挑战愈加凸显,“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的共识更加深刻。当前,广大教师务必要找准自身角色定位,既要做好知识的传递者、文化的传承者,还要做好线上教育的设计者,要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成为学生线上学习的引导者、个性化学习的辅导者;要善于利用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并利用网络交互的优势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完善线上优质课程;要加强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确保教育内容跟得上形势的变化,教育方法跟得上学生的需求,教育效果跟得上社会的期盼。
在疫情防控中检验仁爱之心。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希望广大教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好老师必须要常怀爱生情怀,在无私奉献与关怀理解中践履育人使命。疫情防控期间,上海交大因疫情封闭管理后,上千名教师担任志愿者,自发为学生送“外卖”;青岛某中学教师为提升上网课的效果,独自去教室直播“沉浸式”上课,以求最大增加课堂代入感。这些有爱有温度的故事,正持续发生在校园中,成为了老师们仁爱之心最好的诠释。当前,广大教师务必要更有耐心观察疫情防控背景下学生的新变化、新需求,更加细致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将仁爱、温暖、善意通过教育管理工作传递至每一位学生;要秉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理念,摸清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状况,把疫情当教材,培养学生阳光心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引导学生用健康、自信、阳光的身心科学“战”疫,齐心协力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