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增强大学生党建实效的重要性
高校抓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1]。高校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有利于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有利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
1.有利于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
十八大以来,高校根据党中央和教育部要求,在高等教育办学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从严治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成效显著。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原因,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比如价值多元化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半信半疑,个性张扬致使少数大学生党员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等,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尚需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将有利于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
2.有利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也是我国政治制度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批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一方面,高校应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某一专业领域技术精湛的专家,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投身强国的中坚力量,其中通过党建工作引导大学生一心一意跟党走,赤忱爱国,坚信社会主义事业尤为关键。增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能够促使大学生有信仰、有理想,有纪律,有担当,将有利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高校考察并与师生座谈,还多次给青年学生、大学毕业生回信,对大学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特别指出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3]。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应然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走向社会之前“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既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大德”,也讲爱岗敬业“小德”,既有社会“公德”,也有个人“私德”。有调查显示,37%的被调查者认为党支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不大[4],67%的大学生愿意从党性、思政教育和提升综合素质方面接受指导取得进步[5]。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低导致了其实然目标未能完全实现,影响了大学生成长成才。因此,高校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
二、大学生党员引领作用不突出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不显著的突出问题就是大学生党员引领作用不突出,表现为有的大学生党员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有的理想抱负不远大;有的敢于担当精神不够强;有的党员身份意识淡化等四个方面。
1.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
1848年《共产党宣言》为人类指明了发展方向,“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6] 。也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的目标就是带领穷苦大众实现共产主义,消除贫困,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实事求是的讲,绝大多数大学生党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也赞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面对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特别是苏东剧变,致使少数大学生党员怀疑共产主义能否实现,甚至觉得共产主义虚无缥缈,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
2.理想抱负不远大
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时代宠儿,理应志存高远,并努力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将个人成长与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学成报国。而作为大学生的先进分子,大学生党员更应理想抱负远大。但实际情况,有少部分大学生党员没有雄心壮志,没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的志向,认为国家的贫富、民族兴衰与己无关,只想着找个好工作,养家糊口足矣。有调查表明,48%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党员存在追求自我利益的现象[7],入党的主要目的是“为找寻理想的工作”和“为自己的发展”。
3.敢于担当精神不够强
有责任敢担当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期望,更是新时代民族振兴对大学生党员的期待。只有大学生党员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中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可能加速实现。当前,有的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淡薄,不敢担当,在面对其他同学发表不当言论时不敢说不,在组织遇到困难时不能立即顶上去,在与己无关时,失言失行。
4.党员身份淡化
高校大学生党员本应在学习上做表率,科研上争先锋,实践上当能手,公益上树标杆。但事实上,有的大学生党员无论是在宿舍私人场所,还是在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在需要党员站出来主动服务群众时,比如维持公共秩序,美化校园等,均无言无行。他们将自己党员身份淡忘,将自己混同于非党员大学生,完全忘记了入党时的誓词,忘记了党员的要求和党员的标准。
三、高校大学生党建实效有待增强的主要原因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有待增强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存在“言”“行”不一致,主要表现有四种情况:有“言”无“行”,“言”多“行”少,“言”不由衷,“行”于形式。
1.有“言”无“行”
很多高校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体验。如不少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主要是举办大学生党校培训班和组织专家报告会,如此形成惯例后,大学生党务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只关注党的理论灌输、党史知识宣传,而对于理论宣讲是否内化于大学生党员内心则关注不够,对于大学生党员日常学习生活的实际表现更是不甚了解。
2.“言”多“行”少
有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偏重于理论教育,有通过实践体验增强党建工作效果的意识。但缘于时间仓促,或出于安全考虑,或实践条件不完全具备等原因,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只安排一两个实践环节或一两次实践活动,党的教育的实践功能弱化,也必然导致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效果是“纸上感觉”。
3.“言”不由衷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教育者首先受教育[8]。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党的理论教育、国情教育、党史和国史教育。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和新中国的发展史,自然能让大学生党员领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英明。但不可否认,高校有少数党务工作者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或对主流价值认识还不完全到位等原因,导致在给大学生党员宣讲时没有真情实感,“言”不由衷,毫无疑问也会大大降低大学生党建工作效果。
4.“行”于形式
有的高校制定大学生党建工作计划时考虑了实践体验环节,但只关注了“行”的形式,忽视“行”的内容和效果。比如,很多高校会安排大学生党员参观党史展览馆或革命旧址。应该说,大学生党员参观党史展览馆或革命旧址无疑比在教室听党史专家作报告,或在会议室观看红色电影更有教育效果,这似乎是在“行”。但是如果安排大学生党员到红色革命基地重走一段“斗争路”“革命路”,真正体验当年红军斗争的艰难与困苦,这种“行”的效果必然会更深入大学生党员内心深处。
四、高校增强大学生党建实效的对策
针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言”“行”不一致所导致的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大打折扣的现象,高校应采取有“言”在先、“言”落于“行”等“言”“行”一致的策略及对应措施。简言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应做到价值引领到位,亮牌践行到位。具体而言,要有“言”在先,“言”落于“行”,“言”“行”衔接。“言”的侧重点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因此,“言”要从大处着眼;“行”的侧重点是通过大学生党员亮牌践行计划,发挥大学生党员行动引领作用,“行”要从小处入手;其中强化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是衔接,衔接大学生党员的“言”“行”。
1.有“言”在先:价值引领到位
思想决定行动,先进的行动需要先进的理论指导。高校要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必需先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的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引领,应有“言”在先。
有“言”在先,要从发挥大学生党员主体作用,适应新媒体形势等方面综合考虑,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方法和手段,增强大学生党建活动的互动性和吸引力。如“研”讲“本”学,即高校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给本科生党员讲党课,在此“言”的过程中,研究生党员为讲好党课,必然认真学习党史、国史、革命史、社会主义建设史等相关理论,而本科生党员听与自己年龄、阅历相近的“老师”上课,也会因心理距离近而更易接受宣讲的内容。此“言”的过程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作用,也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性更强,党建工作的效果自然会更佳。又如举办微党课比赛,发动全体大学生党员自己创作,不拘泥于形式,只要内容积极向上的视频都可展示和评比。这种“言”既激发大学生党员的创作热情,也通过展示宣讲党的先进理论,采取大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够使大学生党员乐在其中,达到大学生党员乐于听“言”的效果。
2.“言”落于“行”:亮牌践行到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校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需要教育到位,更需要践行到位。高校可从校内外两方面扎实开展大学生党员亮牌践行活动,要求大学生党员亮明党员身份,亮明党员身份即可强化党员意识,也是自觉接受大学生非党员监督的需要。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在校内开展党员亮牌践行活动应紧密结合大学生党员学习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力求“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就是横向贯穿学习生活主要场所,通过党员“三进(进宿舍、进课堂、进社团)”开展党员亮牌践行活动。“纵向到底”就是纵向贯穿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整个四年学习生活过程。大学生党员“三进(进宿舍、进课堂、进社团)”活动主要包括:一是在宿舍做寝室文明公约的表率,既可以带动宿舍文化建设,营造出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力推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又可以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9]。同时利用寝室自由聊天的特点,定期收集同学对于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改进工作。二是在教室做学习的楷模,监督其他同学按时完成各类课程学习任务,建设良好的学风;成立大学生党员“学业帮扶”小组,大学生党员一对一帮扶学业困难的学生。三是在社团做活动的带头人,主动策划活动,组织、协调工作人员顺利推进社团各项活动,甘于做社团活动的“幕后英雄”。要让大学生党员依托社团自发组织活动,促使他们了解自身在党组织内部的地位和价值,更加重视自己的党员身份[10]。
同时,做好大学生党员“三进”活动的考核和评价。将大学生党员“三进”活动的规范性和创新性相结合进行评比,以规范性为主,鼓励创新性。要求大学生党员在民主生活会上定期汇报个人“三进”活动情况,结合大学生非党员及党支部对他们的评价,对大学生党员个人培养过程进行全面、客观评价。树立大学生党员先进典型榜样,定期以多种形式在各级媒体上发布,逐步形成“身边有榜样”“比学赶帮超”校风。
此外,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在校外也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党员亮牌践行活动。一是大学生实习实践。在大学生实习实践环节,安排的大学生党员作为实习实践的临时负责人,发挥大学生党员服务师生,沟通校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同时,成立大学生党员技术攻关小组,激发大学生党员技术领先的潜能。二是社会调查。在每年大学生暑假和寒假社会调查队中安排若干名大学生党员作为队长,在分配调查任务时将急、难、险、重的调查任务分配给大学生党员,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党员迎难而上、敢挑重担的品质。三是公益服务。在公益服务中,即可组织与大学生党员所学专业紧密结合的公益活动,比如安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党员深入社区进行社区消防知识宣讲;也可组织跨专业的公益活动,要求大学生党员必须完成一定工时的公益服务,比如环保志愿行动等。
3.增强责任:做好“言”“行”衔接
有了价值引领的“言”,能否自觉落于“行”,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有责任担当。增强大学生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评价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主要是由二级学院承担,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则以具体的专业为载体来完成。因此,增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应通过爱校荣院教育和“专业”情景剧逐步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
爱校荣院教育,即高校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结合校史、院史、杰出校友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大学生党员热爱自己的大学和学院。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和学院发展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师生党员模范,讲好他们的故事,激励年轻的大学生党员学习科研标兵、学习标兵、公益之星等先进模范,不忘前辈。
“专业”情景剧,即高校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着眼于突出学校和学院特色,抓好专业教育,以达到使大学生党员热爱所学专业,进而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大学生党员自编自演本专业情景剧,将本专业的知识点、未来发展、社会的期望等结合起来,真实地演绎出本专业学习的发展目标、学习困难、优势与不足等;其次,根据大学生观看“专业”情景剧后的认识和思想变化,及时由专业老师一对一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专业辅导,增强专业认同感。
高校通过爱校荣院教育途径,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大学生党员爱校荣院,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专业”情景剧使大学生党员热爱专业,激发专业探索兴趣和专业求知动力,培养大学生党员报国志向。高校在大学生党建工作,应努力把大学生党员培养成有理想、有担当、有勇气、有行动的优秀大学生。当大学生党员有责任担当了,他们就会“行”稳致远,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就自然增强了。
参考文献:
[1]汪前臣,马鑫 ,刘传礼,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初探[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第113页。
[2]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J],《求是》,2020年第4期。
[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学子寄语,不辱时代使命 不负人民期望,中国教育报[N],2018年5月4日。
[4]、[5]、 [7]林芳,“党建导师制”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 编,《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读》[M] ,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第46页。
[8]谈际尊,教育者应首先受教育,解放军报[N],2017年3月24日。
[9]林海清,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组织建设的探索和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3月,第31页。
[10]张海宁,夏晶, 多校区办学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