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政研究 > 正文
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将革命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1-06-25宋阳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其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觉悟、意志品质、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追本溯源,革命精神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民族精神的发扬和升华,是对世界文明的吸收与展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大力发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对于我们阔步向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其内涵丰富,形态多样,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和优秀教材。因此,着力抓好大学生群体,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认同,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和责任。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艰辛探索所形成的独特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史,革命精神具有国家价值、民族价值、人民价值和世界价值,造就了崇高革命精神的文明史。

(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思想核心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一经成立就将实现马克思主义所要实现的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信念。同时,始终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

100年前,从上海兴业路到嘉兴南湖红船,一群胸怀救国济民远大志向的年轻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理念,他们聚在一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南昌起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时刻影响着我们,这些精神不仅是革命战争时期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在新时代发展的社会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因此,我们党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政治立场

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人民谋幸福,努力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坚持以人民的理论锻造政治灵魂,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断奉献和牺牲,胸怀全局、着眼长远;坚持以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让人民群众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体会民意、赢得民心;坚持以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带领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让中华民族以昂扬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令世人瞩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追其本源,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人民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依靠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为壮丽的篇章。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政治本色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一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创新进取精神,是一种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实事求是精神,是一种自信自强、自力更生的创造精神。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自力更生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伟大征程中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我们党百折不挠,走过从无到有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历经无数次的“直挂云帆济沧海”,又一次次毅然奋起、矢志不渝,建立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四)勇于牺牲和无私奉献是政治品格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诞生初期,就把奉献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党的全部奋斗史、发展史就是一部鲜活的奉献史,奉献是我们党的精神底色,共产党员讲奉献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新中国成立后,奉献没有休止符,三线建设、国防科工、屯垦戍边,又集结了很多青年同志,有的一干就是一辈子,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正如“两弹”元勋邓稼先和“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了祖国的事业发展,隐姓埋名,撑起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脊梁,用奉献来衡量生命的价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体现奉献新时代的内涵、新精神的境界。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历史长河中,革命精神体现的理想信念、意志品质、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引领着中华民族觉醒和复兴,创造着国家独立和富强。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艰辛探索下,革命精神打牢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固底色。

(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一项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的使命和任务,引领积极健康的社会思潮,激发丰富多样的社会文化。从本质上来讲,确立全社会的整体目标与价值体系,其目的就是要形成共识,汇聚力量,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作为历经时代磨砺的精神,是一种可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借鉴的宝贵精神资源和财富。强调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为准则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实事求是的作风、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为基调和素材,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间的关系。

(二)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的底气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奋斗,革命精神传承至今,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思想根基,成为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方向。革命精神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十足的底气和充足的养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相伴随的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觉醒、培育并不断增强。坚定文化自信,提高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发扬革命时代精神,用革命精神作为引领旗帜,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勾绘出文化建设中的新蓝图。

(三)有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是物质和精神文化共同强大,精神文化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动力作用。当下,面对挑战、风险和问题,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这与中国革命精神所体现的是一致的。“坚定信念、不畏艰险、追求理想”的信仰是激励我们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坚实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是激励我们为实现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重要力量,“艰苦奋斗、自立更生”的品格是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中国革命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三、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实现育人目标,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认同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把革命精神培养作为重要内容。社会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方式也需要不断更新,从原来的灌输式的应试教育,要不断革新和创新,改变教育理念和方法,整合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一切优质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一)增强大学生课程思政主阵地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理论灌输模式学习,课后就把它丢在脑后,这样收获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以及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具有亲和力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思政课上,相互渗透交融,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不断前进。同时,积极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实施“合力育人工程”,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

(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谋划和培育,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好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源头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培养专业化、学科化的教师上下功夫,推进其培育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长效化进程。同时,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他们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使其在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增强认同感、使命感、责任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有方案、有教材、有标准,促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断革新,更有益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认同。

(三)积极发挥互联网在思想教育宣传中的优势

充分开发新媒体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形式,推动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充分革新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不断丰富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传播载体。依托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扩宽新媒体传播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平台,深度拓展传播领域,有效将大学生思想教育融入“数与网”的全媒体时代。利用互联网平台设置思想文化专题专栏,利用3D、VR等先进科学技术,推进虚拟实践体验,增强感知体验。弘扬主旋律,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熏陶和洗礼,实现情感的升华。

打印复制链接
重庆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办
Copyright © 2019 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32号 渝ICP备0600506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