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玲玲,法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学位授权点负责人,入选教育部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重庆市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倾心教学
以课程建设为牵引传道授业解惑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何玲玲长期耕耘在教学一线,注重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她领衔主讲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先后入选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同时,她贯通讲授本硕博学生的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分众化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法等改革创新,尤其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在本科生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她坚持引导学生研读《共产党宣言》并在课堂上分享收获,不同专业的学生受益颇多。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感慨道:“这是我第一次原原本本读完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它让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如此地鲜活而震撼人心。”一名德语专业的学生说:“以前我只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是德国人,当我读完《共产党宣言》后,才深深体悟到他们为人类谋解放的信念。”在博士生思政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中,她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经典著作融入其中。一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生在课后主动和她交流说:“没想到博士生的思政课这么有意思!这堂课打破了我以前认为‘思政课就是说教’的偏见!”何玲玲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引导不同专业的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精心育人
以经典研读为依托培育专门人才
何玲玲从2008年开始指导和培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研究生,迄今已经16年,累计培养了60余名硕士研究生,多名研究生考入国内知名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指导14名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高校科研院所。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她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的培养,多年来坚持自费为每位研究生购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经典文献,每周举办一次“师生研读经典学术沙龙”,交流研读体悟,累计举办180余场。一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说:“当我在15部厚厚的经典著作上写满批注,当我的读书笔记累积了厚厚的3本,马克思主义已经不仅仅是我的专业,更是我的信仰!”一名考上博士研究生的学生说:“在博士生复试的过程中,我能够打动面试专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我系统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是我最大的底气和优势。”
潜心科研
以理论传播为己任服务社会发展
何玲玲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作品7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项决策咨询报告被政府相关部门采纳。她密切关注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获准立项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挑战与对策”,此后陆续出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挑战与路径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百年历程及其基本经验研究》等专著。她还多次深入基层宣讲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四个认同”,切实履行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传播者应尽的职责。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何玲玲说,“我将把人生信仰与职业追求相结合,通过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绵薄之力”。
来源:市教委宣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