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乃立校之本、育人之基,是丈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尺,更是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重要依托。为厚植育人沃土,点燃学子求知热忱,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以系列教育活动为笔,擘画了一首首学风建设新篇。
筑牢求学基石,培育时代栋梁。一起来看党建引领下的“1234”学风建设工作机制引领学风建设走深走实!
坚持一个思想引领 举办一场表彰促行
4月28日,学校组织开展了“重外院·希望星”评选及颁奖大会,此次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传承五四志,奋进希望星”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领悟五四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开拓进取,永攀新高。
通过“希望星”的评选,对在学业成绩、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树立优秀学生榜样,引导广大学生见贤思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活力。颁奖大会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良好学风的形成。
在新时代背景下,本次活动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助力学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引领下,踏上充满希望的征程,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立足两大阵地联动 打造双线场域育人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学校积极开展学风建设与班级风采展示系列活动,旨在构建多维协同育人体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是推进大课堂三级联动。以“打造‘五零’课堂,共筑优良学风”为目标开展主题班会。重点强调课堂纪律零违纪、学习态度零懈怠、知识掌握零盲区、实践参与零缺席、师生互动零距离。通过学校统筹、学院推进、班级落实,将学风建设落实落细。
二是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开展“奋进新时代,班级展风采”线上展示活动。
借助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全方位展示优秀班集体在思想建设、学业成绩、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方面的突出成果与特色亮点,积极打造“青春报国重外人”“辅导员思政微课”等思政育人品牌专栏。
凝聚三支队伍前行 营造学风积极向上
在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学生处以强化育人队伍建设、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干部能力为核心,就三支重点队伍开展教育活动,全面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
一是深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提高学工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学校于5月召开第三届学工线素质能力拓展活动,旨在全面塑造学工队伍良好氛围,立足迎评促建冲刺年,此次活动凝聚共识、提振士气,为书写学工队伍崭新篇章打牢坚实基础。
二是推进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参观学习活动,聚焦红色文化育人功能。通过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参观、沉浸体验,让学生深刻感悟红岩精神中蕴含的坚定理想、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
三是创新班干部队伍建设。首次开设 “强基领航·聚力赋能”班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营,围绕服务意识、管理培养、团队协作、沟通技巧等工作核心,以专题讲座、素质拓展、情景模拟等多样化培训形式,全面提升班干部的综合素质与履职能力。
强化四项工程并举 严抓学风建设落实
一是强化“阅享青春,学铸未来”工程。举办世界读书日主题升旗仪式,结合升旗仪式与阅读主题宣讲、经典诵读等活动,将阅读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倡导学生以书籍为友,在青春时光中汲取知识力量。
二是强化“社区助力,学风提质”工程。打造“‘一站式’+学风建设”品牌特色活动。将学习阵地延伸至学生生活社区。通过设立学习角、举办学业帮扶小组、开展社区讲座等形式,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构建“生活即学习”育人场景。
三是强化“书启智,阅明思”工程。以阅读与思考结合为核心,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感悟、提炼观点,通过优秀读书笔记展示、评选交流,搭建思想碰撞平台。
四是强化“学情共研,协同育人”工程。聚焦学生成长需求,定期分析学生学业表现、思想动态、心理状况等多维度数据,组织教师、辅导员、学生代表共同研讨,精准把握学情特点与发展趋势。实现学生学业发展动态捕捉及实时指导。
来源:重庆学校思政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