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向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如何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提升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是近年来各个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铸魂育人作用,在课程建设、教法创新方面下功夫、求实效,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自2018年以来,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在思政课教学上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已走出一条思政课分类教学改革创新之路。
以学生为中心
开启“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发现,一些学生上思政课时,存在兴趣和动力不高的现象。
“部分学生对时事政治不关心,认为思政课没有用。”“新媒体时代,相比枯燥的政治理论知识,学生更乐于接受碎片化的信息冲击。”“不同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参差不齐”……
针对这些问题,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展开思考:分类教学作为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学习评价和教师资源等诸要素有机结合的系统整体,能否合理有效地对教学对象进行分类,直接关系到思政课分类教学能否顺利进行。
作为一所民办综合性应用型大学,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46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和农学等9大学科门类。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教学对象差异性和同一性的辩证统一为分类标准,将全校学生划分为文科、理工、艺体和专科四类,结合学生的个性和爱好,一方面促进文科学生深度学习,另一方面提升理科、艺体、专科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在有效分类基础上实施分类教学,才能实现思政课的‘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马克思主义学院决定从2018年9月起,分期分批、分课程实施分类教学模式,由单个专业试点,再到全校各专业全面铺开。
学院依据教学对象组织实施分类教学,形成了“基础”“原理”“纲要”“概论”四门课程,编写不同学科类别的分类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案。文科类组织专题式、讲座式、探讨式教学,理科类以问题为导向,艺体类以专业素养为基础。
分类教学实施后,美术学专业举行了“伟大时代的历史跨越”绘画作品比拼,将价值观引导融入学生专业特长中;管理类专业开展了“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专题调研,将经济热点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了“身边的哲学故事”专题教学讨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引入到对人生的思考中。
以成果为导向
重构教学过程打造思政“金课”
“一堂思政课到底要让学生学会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做法是:以学生的学习收获和学习体验为目标导向,致力于在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系统重构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
学院充分运用数字化和社会化资源,分类优化思政课评价体系,打造深受师生喜欢的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和校园精品网络课程,不断扩大线上线下辐射范围,提升思政教学实效。
一年级 运用考试为主的方式,注重评价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二年级以上 则运用课程小论文、专题探究、实践研学等方式,重点考查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在促进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学院坚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努力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优秀教学组织为试点,推动加快优质教学大纲、优质课件、优秀教学案例及系列特色读本建设工作。
接下来,学院将继续推进分类教学、分专题教学、分类考核以及“课内专题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在线交互式学习+校外融入式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思政课模块化教学法。同时,聘任相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道德模范等走进思政课堂,以专题讲座、情境教学、访谈教学等方式,结合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重庆民办高校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以资源整合为路径
推动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课程体系专题化是分类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实施的主要路径。而在专题化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将专题项目化?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倡导把时事热点、科研课题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入实践教学,以资源整合为路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推动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教学中,教师以国际国内正在发生的重大时事项目为主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科学研究的综合训练,为学生提供精心设计的开放式课题,使其切身体验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问题。
在科研项目引入实践教学的操作中,教师会将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活动与课程学习结合起来,旨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经历从事科学研究的主要过程,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在构建大思政课格局下,思政课教师们协同校团委、学工部等部门,把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植入教学环节实践内容,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红岩精神”理论宣讲、“宪法在我身边”演讲比赛、“我心中的思政课”微视频录制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在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学院要求,各课程教研组要依据教师的专业背景、职称层次等,建设分类教学教师队伍,通过在职深造、参加学术会议、课程培训、实践研修等方式,注重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学科研带头人进行培养,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学共同体。
教学改革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率和关心社会时事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实现,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较大提升,从根本上促进了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