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联播 > 正文
重庆文理学院搭建“1+2+N”服务平台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2022-05-10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充分整合地方政府和西部职教基地院校资源,搭建起“1+2+N”多元服务平台,明确“把学院建在乡野之中,把专业建在产业之上,把课堂放在田间地头”的思路,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与路径,为全市乃至全国高等教育参与乡村振兴提供“文理智慧”和“重庆方案”。

第一,依托1个国家级基地,创新“基地+专家团队+公司(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深入开展社会服务。一是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不断创新“基地+专家团队+公司(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国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等院所100余名专家开展深度合作,组建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市级和国家级团队20余个。二是构建点面结合、纵横联动专家服务基层体系,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服务基层活动,参与巫溪、奉节等区县14个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定人、定点、定期“长效”服务,推广经济作物、水产养殖等现代农业技术40多项,培育多个新品种,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三是派出10余名党员专家驻村驻乡,带领村民做好特色产业开发及产业链设计,创建“电商平台”,深化合作社改革,探索形成“合作社+贫困户”“电商+农民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机制,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学校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

第二,依托2个学院(研究院),搭建乡村人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立交桥”,加快乡村人才振兴。一是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和重庆乡村振兴研究院,提出乡村全科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下得去,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复合应用型乡村振兴全科人才培养定位,探索“村来村去、编制身份、免费教育、定制培养、合同管理”的乡村全科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整合市级、区级现代农业园区14个,市级、区级专家大院15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全力打造统一管理的乡村振兴学院、区县乡村振兴分院、乡镇(街道)乡村振兴教学点三级办学网络,培养乡村实用人才。三是改造部分涉农专业,推动环境设计、环境科学等专业成为国家一流专业,《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贫困地区中小学培养师资1038人,选派1000余名大学生到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顶岗支教。开设乡村学校校长、新型职业农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班,培训乡村各类人才10000余人次。

第三,依托N个高层次平台,推动农科教结合、政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示范推广。一是联合川渝地区16所高校成立全国首个乡村振兴学院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学院联盟,搭建资源共享优质服务平台,组织川渝两地专家共同走进内江、广安、石柱、秀山等地开展技术指导、学术讲座,达成合作意向近100项。二是依托重庆市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等平台,突出科技文化赋能,成功申报4项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先后承担脱贫攻坚或乡村振兴国家级课题30项、省部级课题127项,形成成果171项。提出乡村人才分类评价标准(20个)及其振兴指标体系(13个);完成乡村振兴规划设计43项,治理乡村河段12条,助推10余个贫困区县打造近50个项目进入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是依托4个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乡村振兴服务站、重庆市人社局第1至3批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项目,定点服务地方政府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直接推动巫溪县天元乡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永川区黄瓜山村获重庆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永川区打鱼河村成为市级“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试点村”,永川区龙凤桥村成为市级“宜居乡村”和“一村一品示范村”。

打印复制链接
重庆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办
Copyright © 2019 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32号 渝ICP备0600506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