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一)理论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红岩精神”,勉励广大党员干部“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这里驻守8年,高举抗战民主旗帜,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争取政治民主和抗战胜利以及战后中国光明前途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此过程中培育了伟大的红岩精神,还产生了影响几代人的《红岩》小说及相关作品背后的故事,烈士们的真实事迹远比艺术加工更加感人,‘狱中八条’作为烈士们临终前给党留下的血泪嘱托,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时代背景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这座城市鲜明的红色标识。“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落实重庆市委、市委教育工委对新时代全市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的部署安排,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始终致力于党建统领事业发展建设,指导学院辅导员积极探索“一核四润”的学工品牌,以制度夯基、理论铸魂、实践润能、品牌树标为路径,形成“深耕厚植—铸魂润心—赋能实践—辐射共享”的全链条育人闭环,实现学工建设与学院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二、主要做法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坚持“党建促事业、事业强党建“的总体思路,指导学院辅导员探索创建了“一核四润”的学生工作品牌。其中一核是指“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核心目标;“四润”即开展“时政专题学习润智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润能工程”、“未来发展导航润志工程”、“关怀情感计划润情工程”,以培育“四有青年”为核心,师生两翼共促成长,积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一个核心目标,创新学工路径
围绕“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核心目标,学工队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马院 姓马”“在马言马”总基调,严格落实“七个有力”,确保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二)四润工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1、“时政专题学习润智工程”
学院学生工作依托全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全面提升党务工作专业学生的业务能力,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发挥好积极分子的重要作用,建立朋辈帮扶机制。学生通过系统性、规范性、有效性的理论学习,筑牢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三个结合”教育引导学生以学促践、以践促学、学践并行。所谓“三个结合”是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社会实践与创新思维相结合,青年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全面落实“三个结合”,可以有效的改进团学工作,增强学生工作吸引力以及向心力,以此来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以及科学性,从而来促进青年大学生的成长。
2、“实践能力提升润能工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能力提升活动,这是培育大学生知行合一理念、素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提升党务工作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做好班团建设和管理,组织开展办公软件操作提升培训;演讲写作能力培训;“馨小青”、“河小青”、“三下乡”等社会志愿服务培训。学院老师带队深入社区基层,走访调研,开展“社区工作者的一天“等实践活动,引导帮助学生熟悉基层党建、行政工作的主要内容,把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
3、“未来发展导航润志工程”
学生未来的发展关乎学院的办学质量。学院在所有新生入学伊始,便开展了新生入学教育,尤其是专业认知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等。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一用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与组织有机结合起来,然后针对学生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大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创新潜能,开发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素养,培养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以及创业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创业形势分析、创新思维启发、创新方法训练、创业准备与规划、创业者素养、创业机会识别与创业计划书撰写、名匠访谈等。大三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主要包括:认识职场与提升素养;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就业政策;就业权益与法律保障;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就业程序;毕业后的去向选择;求职心理准备与求职陷阱防范;大学生就业市场与就业信息;求职材料的准备。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用好学院的学业导师制度,在创业和就业的工作中,结合学生的自我意向,提供相应的升学或创业就业指导。
4、“关怀情感计划润情工程”
学院学生工作抓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稳定教育,以体强心,加强家校联动,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归属感,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构建“红橙黄绿”四级管理机制,每学期对学生进行集中心理测评,开展“325”、“525”心理健康活动月都活动,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到校进行心理讲座,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
学院加强安全稳定工作的开展,定期开展安全稳定研判会,每周走访学生宿舍,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开展定期的安全教育活动,包括防火、防盗、防骗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制定处置流程和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置。建立应急通讯网络,用好学生信息员,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联系到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和处理。
三、经验启示
(一)构建“一核四润”特色红岩思政学工品牌
学院学生工作经过两年的探索,构建起“一核四润”特色红岩思政学工品牌,坚持党建统领事业发展,发挥学院的红色育人作用,在育人资源的开发中,以“红色记忆”研学中心为载体,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通过展陈红色场景,双师以具象化、场景化等接地气的现场教学形式,将情景体验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有机运用观看、解说、互动、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熏陶,畅谈内心感悟,传承红色基因,促使学院师生赓续红色基因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注重实效,服务学生
学院学生工作依托专业优势,将培养高校德技并修人才作为出发 点和落脚点。在服务师生的过程中,注重“协同育人”,发挥好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的协同育人作用,推动学工与教学、科研、管理、育人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合,使辅导员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增长才干,在合力攻坚中涵养品格。
(来源:重庆城市管理学院 左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