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生充满诗意”“以亮点思维对待生活”“自然中点点滴滴都是诗行”……3月16日,诗人刘邦祥走进重庆工商大学,在主题为《在诗意里见思政之灵动》的讲座中,以诗歌为载体,为师生们带来一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57岁才开始写诗“出道”;用3个多月创作500行长诗,58岁就捧回了“诗风中国”和“世界爱情诗刊”两座奖杯;60岁时还获得了“大美中国”诗歌赛的认可……讲座伊始,今年已经63岁的刘邦祥用“大器晚成”形容自己的诗歌创作之旅。
刘邦祥向师生们介绍,他的作品集《刘邦祥诗选》于去年正式出版,收录了其近年来创作的70余首诗歌,涵盖了对社会、自然、生活和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
“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因此,我的创作对象大多是矿工、木匠、理发师、保安、月嫂、保洁员等普通人。”刘邦祥说,他从小在矿区长大,后考上警察学校,成为一名光荣的公安干警。尽管身处的环境不断变换,但他对生活、文学的热爱始终没有变过。
更为难得的是,刘邦祥用诗歌来讴歌这些人群,并不是简单地写他们的辛苦,而是深入挖掘他们的价值所在,充满了感人的细节。比如,为写《农民工》和《月嫂》,他采访了几十位农民工、5位月嫂阿姨;为写《丝丝光彩》,就去理发店坐一整天观看。
在分享中,刘邦祥表示,自己是一个以自然的状态写作的诗人。“因为受到自然的感染熏陶,从自然那里获得了启迪和能量,我的写作也就变得轻松、干净、简单、纯粹。”
讲座最后,刘邦祥说:“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给人启示,就像信仰一样,使人在人生迷雾中看见光明。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与艺术才能相得益彰。”
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杨维东表示,刘邦祥的创作中充满了“爱、梦、美、勇、智、正”等优良品质。从诗人的身上,青年学子们可以学到他对工作的执着、对事业的追求,以及“功夫在诗外”的不断努力。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