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无论是对于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蓝图规划,还是针对立德树人的教育改革需求,网络育人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彰显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近年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守“上善若水,学竞江河”校训精神,创新构建“一核两线三体四翼”的网络育人体系,力求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推进育人工作。
具体而言,“一核”即聚焦于微信公众号这一宣传教育主阵地;“两线”是指统筹兼顾线上与线下两大育人空间,“三体”是用好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三个重点媒体平台,“四翼”则是构建学生、教师、校友、家长四位一体的互动机制,由此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网络育人立体模型,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校新闻中心进行迎新宣传
以思政为魂,让网络空间充盈主旋律、正能量、新思想
网络空间日益成为青年学生的聚集地,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切实推动思政工作与信息技术融合互动,把新闻宣传、思想教育、文化建设融为一体,让主旋律、正能量、新思想充盈网络空间。
以德育人,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党委宣传部以传播党和国家的先进思想为第一要务,迅速传达重大会议精神,并及时组织师生学习精神、畅谈体会。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热议全市教育大会、聚焦学校第一届党代会等系列报道中,学校微信公众号成为了传播先进思想、促进学习交流的坚强阵地。
以文化人,弘扬爱校爱生活正能量。借助传统节日、节气契机,挖掘学校景点、文化特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实现精准滴灌、润物无声。尤其是在学校建校60周年发展大会期间,推出校庆重磅新闻、亮点活动宣传、“水电春秋”人物专栏等文章,组织学生参与校庆徽标投票、校庆征文活动、知识小问答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将成长轨迹与学校发展紧密相连、同频共振。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中构筑一片“思想净土”,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学校还入选了全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基地。

△学生记者现场进行采访
以实践为要,培养善发现、敢担当、勇作为的新时代青年
此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中心的校园记者在朋友圈发现了一条内容:该校学生袁美畅意外捡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阳彩臂金龟”标本,主动联系重庆自然博物馆并捐赠了标本。记者详细打探后,迅速发布《什么?我校惊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报道,成为校园热点
作为一所水利特色高校,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并无新闻相关专业。为培育打造一支学生记者队伍,提升学生的时事洞察力、新闻写作力,学校在每个班级设立学生通讯员,成立校级新闻中心,以融媒体作品的制作为导向培育学生专业能力。
此前,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粉丝数4万多,年度浏览量累计超过80万人次,宣传影响力在全市高校中排名前列,一大批线上线下互动的宣传作品火热“出圈”:在高职院校中首推“作家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校设置全市水利系统首个环境资源巡回审判站,把真实法庭现场搬到校园;学生作品还曾获得重庆市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二等奖等;“我在大学学新闻”系列宣传登上全国校园热搜榜第二名……
如今,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正通过网络育人工作,全力引导青年学生铸牢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增长应用本领,将互联网的变量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增量,推动学校朝着“特色鲜明、行业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高职院校阔步前行。

△学生记者参与“讲好水故事”大型活动宣传
来源:重庆学校思政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