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产业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是推动国民健康保护体系形成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坚持以服务库区大健康和医药产业为重点,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推进产教融合医教协同,多方协作支持库区医药卫生事业繁荣发展。
一是加快转型发展,调整专业结构。围绕“健康中国2030”发展战略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线,对接大健康和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以建立专业动态调整为目标,构建特色优势明显、结构合理,且相互支撑、相互配套、协同发展的大类专业培养体系。不断优化完善以临床、护理等现代医学学科为核心、中医中药等中医药传统学科为特色,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新兴交叉学科为优势的31个专业集群。2019年新增涉及养老服务、智慧医疗等现代服务业招生专业,涵盖4个专业大类13个专业类。
二是倾力打造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提升专业服务发展能力。瞄准国家大健康和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以中药学为“龙头”,中医和护理为特色,且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国家双高建设专业群。创新中药学专业“六个融合”为特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下中药交叉创新人才培养的全新课程体系,建立集“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的中药协同创新教育基地。深化并推广中药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招生招工一体化、人才培养双元化、双师队伍建设制度化、教学标准与育人目标共建制、成果共建共享化”贯通培养模式。建立面向全员、贯穿全程的产学研培养机制。逐步形成完备的中药技术技能人才与应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中药学专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内知名度。
三是努力履行服务职能,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以社会人才培训为抓手,发挥专业优势为提升区域技术技能水平提供人才智力支撑。2019年学校新增重庆市卫生健康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和国家职业资格生殖健康咨询师。近3年,承办职业培训73项次,培训学员22865人次,收入培训经费268.98万元。开展技能鉴定服务,共完成18个技能鉴定工种,5655人次的鉴定,培训鉴定收入112.57万。充分发挥3个二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医疗资源优势,为区域乡村医疗服务50万人次。面向区域养老服务行业,推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四是对口支援与扶贫,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积极承担技术指导、精准扶贫等公共服务,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2019年选派8名扶贫干部对口支援万州、丰都和巫溪等地开展扶贫工作。开展中药种植应用技术推广服务实施精准扶贫,指导12个区县或政府部门,26家单位种植中药材1.2万亩,年产值1.5亿元,辐射带动20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有力助推“和谐稳定新库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