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以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围绕0~12岁儿童发展关键期,以儿童教育、儿童健康、儿童营商为服务面向,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商贸和服务的专业布局,逐步形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办学特色,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转型发展。
一是对接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学校依据相关儿童产业对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积极探索在不改变各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基本前提下,各专业主动对接0~12岁成长儿童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人才培养中植入“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的相关能力培养,实现既具有专业能力,又具有服务0~12岁儿童的特殊技能的“专业+儿童”人才培养目标。立项建设30个特色工作室,将工作室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计入学分,在研发产品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接行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努力打造实践研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打破传统,建设优质特色课程。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围绕0~12岁儿童综合发展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增加选修课比重及专业间交叉选修课比重,形成儿童食品、服装、玩具等课程共享资源。持续开发和引进特色教育资源,初步开发儿童游戏创编、儿童舞蹈创编、儿童礼仪、教育戏剧等儿童启蒙教育特色课程,跨学科、跨学院打造儿童动漫、儿童数字媒体、儿童文学等特色课程。
三是产教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强化校地、校企、校校合作,通过人才共育、平台共建、任务共担、成果共享等方式合作育人,积极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同时学校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合作共建全国首个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儿童成长的综合科研平台——儿童研究院,其研究方向涵盖儿童的衣食住行、儿童教育、儿童科技各方面,研发的《未来托幼机构科学保教规范管理指南》获得第四届中国教育智库年会“年度最具影响力智库”称号,疫情期间研发的一款适合母婴、儿童等人群安全无毒消毒液深受市场好评,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中还有具有治疗抑郁症功能的儿童手表、随体温变色的儿童运动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