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重庆交通大学始终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心工作、民心工作、润心工作,多渠道发力,持续推进毕业生充分优质就业。
第一,三个抓手强化工作效能。一是抓研究部署。疫情以来,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多次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在各个关键节点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加大工作力度,明确工作重点,做出系列决策,根据疫情态势及时举办线上双选和线下招聘活动,全校上下形成了“关注特殊群体、实现及早就业”的共识。二是抓督促落实。学校纪委对各学院就业工作中履职尽责情况进行全覆盖专项督查,聚焦人才培养质量、就业工作机制、各级责任压实,并形成高质量督查报告,进一步激发工作活力、强化使命担当;学校招生就业处每周在全校通报工作目标达成进度,校领导逐一与各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单独座谈,交流商讨工作思路和举措。三是抓资源整合。学校构建“校-院-系(专业)-教师”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深挖就业内涵外延,产学研、校友联络办、校工会、离退休处等部门主动支援毕业生就业工作,学工系统干部、校友资源丰富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发动已工作学生招聘师弟师妹。
第二,四个维度拓建就业市场。一是拓宽友好单位合作内涵。第一时间邀请知名央企和地方国企等友好单位到校商谈人才培养、增加招聘计划,取得实效;通过“3+1”订制班拓宽校企人才培养合作内涵,在中建、中铁、中铁建、中交等央企工程单位实现全覆盖,让毕业生搭上“就业直通车”。二是深挖校友企业资源。主动联系校友创办企业和所在单位,号召他们对未就业的师弟师妹“帮一把、送一程”,推荐毕业生直接面试或实习,促成校友企业与毕业生就业的双赢。三是走访园区管理机构。学校赴重庆高新区、重庆经开区、万州高新区、自贡、内江等调研区内企业人才需求,与园区管委会、重点企业进行洽谈交流,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掌握就业形势变化趋势,促成联合专场招聘活动。四是搭建人才机构合作平台。与教育部24365活动指定人才机构联合举办主题各异的空中双选活动,对招聘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增强线上双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实现需求岗位增长。
第三,全方位赋能指导服务。一是为困难学生实现全兜底。对未摘帽贫困县、建档立卡毕业生制订一生一策、一对一帮扶。疫情期间及时创建湖北籍毕业生就业QQ群,推送有效就业信息,通过设立政策性岗位对此类有就业意愿学生实行全兜底。二是对共性、个性问题实现全覆盖。组织开展毕业生线上就业交流会30余次,解读就业形势、讲解手续办理,全面促进学生及早就业;同时开通专门咨询邮箱、热线电话,完成个体咨询2000余次,有效解决毕业生个性问题。三是构建指导服务全程化。扎实推进就业指导服务全程一贯化,为每一位大一新生配发《重庆交通大学学生生涯发展手册》,让生涯发展理念萌芽于大学启始,生涯规划贯穿于大学始终,整合辅导员、学业导师、家庭共同助力成就大学生活。四是打造就业干部专业化。为每个毕业班辅导员配发《重庆交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手册》,详细解读就业政策和就业流程,加大外输认证培训和内部经验分享双轨提升,提升专业化、锻造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