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结合实际,把劳动教育落实落地。
一是进课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把劳动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教学体系上的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开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研,灵活开设劳动课程,让全校学生都参与劳动。围绕一个“综合量化”,实施“劳动信念塑造、生活技能培育、社会实践体验、公益志愿服务、创新技能拓展”五大行动,形成1+5劳动教育体系。修订学生教育管理综合量化考核实施细则,把参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作为量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学生劳动的指导与考核,抓好档案建设。在育人的各个环节设置劳动实践锻炼机会,构建具有各类专业特色的劳动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实习实训的载体作用,在实习实训教学中贯穿劳动纪律、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工匠精神等劳动教育内容,提高整体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优化校风学风,促进全面发展。学生获得第八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总决赛二等奖等荣誉。
二是进校园,开展体验式劳动教育实践。把劳动教育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文明公寓、文明寝室、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创建活动,让劳动教育成果在学生学习生活的点滴中呈现。在坚持各班周四下午定期开展宿舍卫生大扫除,抓好勤工助学岗位设置的基础上,拓展坚持多年的体验式助管特色工作外延,实施学生校园公益劳动制度,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维护和卫生管理工作,设立食堂服务、道路清洁、绿化养护、图书整理等200多个体验式劳动教育岗位,学生走进劳动一线与工人一起劳动出力,体验劳动艰辛,掌握劳动本领,珍惜劳动成果,培育劳动精神,建设优美环境,繁荣校园文化,涵育师生品行。学生绿色发展型资助育人项目获批重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大育人”精品项目立项。
三是进社会,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坚持立足万州,服务三峡的理念,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平台。开展“社区奉献日”志愿服务,组织学生深入福利院、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进行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辛勤劳作,促进万州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经济社会发展。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创设多种情境实施劳动教育,学生完成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亲历居家劳动,参与社会劳动,养成良好劳动品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格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名学生被万州区评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1名学生入围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共同指导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学校荣获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