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重庆市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创新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4-12-18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由重庆市高校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教指委、重庆邮电大学联合举办的重庆市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创新研讨会日前在重庆邮电大学隆重召开。研讨会设置开幕式、特邀专家主旨报告、教学展示、课程建设交流研讨、会议总结等5项议程。重庆市高校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教指委委员以及来自全市20余所本科高校的60余位“纲要”教师代表参会,共同探讨推进“纲要”课程内涵式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研讨会开幕式由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俊主持,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伍安春、重庆市教委宣教处处长李林齐分别致辞,表达了对思政课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本次会议的殷切期望。

△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俊主持会议开幕式

重庆邮电大学伍安春副校长在致辞中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他介绍了重庆邮电大学的发展历程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绩,并号召与会教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积极建言献策。

△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伍安春致辞

重庆市教委宣教处李林齐处长在致辞中肯定了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的优秀成绩,并指出当前是重庆市高校思政建设的重要时期。他强调了市委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视,以及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思政品牌——“红岩思政”的重要性,要求充分利用好重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纲要”课程育人质效。

△重庆市教委宣教处处长李林齐致辞

“特邀专家主旨报告”环节由重庆市“纲要”分教指委委员、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洪富忠主持,三位特邀专家带来了精彩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洪富忠主持专家主旨报告环节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党委徐光煦书记作《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红岩精神研究》主旨报告,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岩精神的重要论述、用党的创新理论深化红岩精神研究、用伟大红岩精神激励新时代新征程,深入阐述了红岩精神生产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提出要用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深化红岩精神研究,培育更多时代新人,激励广大青年走好新时代新征程,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篇章中书写自己的青春韶华。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党委书记徐光煦作主旨报告

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恩良作《重申<纲要>课程中的几大关系》主旨报告,认为首先要区分史实与史观,秉承大历史观教学;其次要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以强化理论基础;再次要在课程教学中抵制错误思潮;第四要平衡统编教材与自主设计,优化内容;最后要注意分析思政课教师话语属性,提出适应时代的话语转换策略,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效果。

△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恩良作主旨报告

市“纲要”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茂华作题为《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突出“三性”的思考》为主旨报告,提出《纲要》课应突出政治性、逻辑性和关系性,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脉络及其意义。

△市“纲要”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茂华作主旨报告

“教师代表教学展示”环节由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正宇主持,重庆市2024年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获奖选手代表作精彩展示。

△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正宇主持教师代表教学展示环节

重庆市2024年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重庆工商大学“纲要”教研室魏新欣老师带来《第6章: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从一次“开会”讲起》教学展示,以郑杨村1941年选举为切入点,展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情况。通过引用史迪威日记、陈嘉庚观点,揭示“延安作风”与“重庆作风”的反差,论证中国共产党以“民主”为有力武器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必然性。

△重庆工商大学“纲要”教研室魏新欣老师作教学展示

重庆市2024年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获得者、重庆师范大学“纲要”教研室王超老师围绕《第9章: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从人民公社时期到“大包干”的转变。强调改革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是由国情和农村经济困境决定的,“大包干”等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小岗村的改革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体现了其在特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重庆师范大学“纲要”教研室王超老师作教学展示

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承英主持“课程建设交流研讨”,该环节共有四位来自不同单位的教师发言,分享课程建设情况。

△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承英主持课程建设交流研讨环节

市“纲要”分教指委委员、西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邓群刚围绕《西南大学“纲要”课程改革创新情况》,介绍了西南大学“纲要”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与地方党史平台合作,挖掘红色资源充实课程素材,开展科教融合、校际交流、实践教学等方面到积极探索。

△市“纲要”分教指委委员、西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邓群刚作报告

西南政法大学“纲要”教研室主任王瑞庆带来《以“培育家国情怀 坚定文化自信”为核心的纲要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报告,介绍了提升课堂实效性的做法,以及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凸显教育辨识度,构建“一体化思政课教师+”师资发展和课程育人共同体等方面的经验。

△西南政法大学“纲要”教研室主任王瑞庆作报告

重庆邮电大学“纲要”教研室主任游岸带来《守正创新推动“纲要”课程高质量发展的重邮探索》分享,介绍了包括特色专题开发、教学案例库建设、学术研究成果转化教学资源、学情调研、开展探究学习、编撰教辅资料、建设数字资源、优化改革考核方式以及拓展实践教学场域等方面的创新做法。


△重庆邮电大学“纲要”教研室主任游岸作报告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历史教研室主任苟学珍围绕《高中“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体系概述》,详细说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结构和教材设计特点,引起与会高校“纲要”教师的关注。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历史教研室主任苟学珍作报告

会议总结阶段,市“纲要”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郭海成作专题发言,认为主旨报告站位高、思考深、视角新,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与实践导向,极具思想性与启发性;进行教学展示的教师基本功扎实、专业素养过硬,让老师们对“什么是一堂好课”“如何上好一堂课”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三所高校、一所高中关于课程建设交流的分享,给全市高校“纲要”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带来了启发。


△市“纲要”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郭海成作会议总结

会议研讨阶段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参观了重庆邮电大学“红色通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深入了解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与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来源:重庆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

打印复制链接
重庆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办
Copyright © 2019 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32号 渝ICP备06005063号-11